close

  中新網11月8日電 臺灣《聯合報》8日刊載《壞掉的小確幸》一文,文章指出,“小確幸”(微小而確定的幸福)與“壞掉”之間有潛意義的連接,同時流行起來也不足為奇。現在流行的壞掉,與其說是對抗主流,不如說是一種自債務整合由後的虛無,去中心之後必然出現的邊緣感,無論稱作小確幸或小革命或小時代,其實都在認知沒有“大正常”後的“小正常”。
  文章摘巴里島編如下:
  近幾年臺灣流行“小確幸”,另一個概念更引我信用貸款註意是“壞掉”。“壞掉”顧名思義就是像機器一樣故障了,無法正常使用。一個人生下來,原本在社會有其位置,該發揮功用,結果因為不幸的個人際遇或單純不適應社會機制,因而產生障礙,再也無法恢復功能正常運作,只好轉向內心世界,默默自絕於社會之外。
  “小確幸”與“壞掉”之間有潛意義的連接,因此同時流行起來也不足為奇。因為覺得自己壞掉了,設計裝潢不能參與所謂的社會,自然而然對時代冷感,無法也不想關註自身以外的人事,只能追求確切握在手中的幸福微光。而這些幸福微光如此稍縱即逝,更提醒生命的無常以及積極經營什麼大目標的無用。
  然而,“壞掉”這說法本身已經暗示了“正常”。表示外頭有一套所謂正常生活與主流價值,住商若沒有走在“正常”人生軌道,你就出軌了,下場便是慘烈的翻覆,爆炸,燒成廢鐵,於是壞掉。
  在戰後日本,自稱壞掉,其實是一種悲涼的社會控訴。因為無力改變社會現狀,對民族慘狀痛心,乾脆自認無用,太宰治說他不是人,阪口安吾自甘墮落,以對抗當時的黑暗腐敗。及至後來的村上春樹繼續這種武裝起來的社會冷漠,只不過時值日本進入物質豐裕時代,他一面在心中朝高牆丟雞蛋,一面繞皇宮慢跑、煮意大利面、聽黑膠唱片,一面享受成功作家的地位,一點也沒有壞掉。壞掉變成一種都會情調,一種姿態,變成東京人考究穿戴後,別在西裝鈕眼裡的一朵紅花。
  我不確定現在還有沒有所謂“正常”,還有沒有所謂壞掉。霍布斯邦說二十世紀是極端時代,當整個世界都爆炸了之後,只剩下碎片紛飛,主流在哪裡,什麼才叫正常,到處皆稱邊緣、另類,中央卻只剩下一個大坑。不是我不相信“壞掉”,而是我不相信“正常”。當年紐約歌手Lou Reed高唱“險路”(Take the Wild Side),描寫當時定義下壞掉了的社會邊緣人,像是酷兒、人妖、男妓、惡女等,而今,壞掉已是新的正常。不壞掉,才不正常。那些宗教狂熱分子、道德重整運動、傳統家庭主義,自以為正常,但早已沒有正常這件事。
  現在流行的壞掉,與其說是對抗主流,不如說是一種自由後的虛無,去中心之後必然出現的邊緣感,無論稱作小確幸或小革命或小時代,其實都在認知沒有“大正常”後的“小正常”。你有事嗎,變成流行的問候語,意思就是你還正常嗎,而這個正常的定義不再由所謂的主流提供,而是小圈子來提供。
  因為網絡,整個世界變成了一所美國高中,青少年一小圈一小圈,各有自己的文化癖好與語言,認同我們或我們認同的人就酷,不認同我們或我們不認同的人就不酷。一群群青少年在校園流蕩,如同魚群在大海分批分群悠游,暗地互不喜歡,平時相安無事,但霸凌時有耳聞。
  因為已沒有正常這件事,所以壞不壞掉其實也只是個人選擇,沒人說一定要拿文憑當律師養孩子才叫正常,不結婚打零工人性戀(humansexual)就不正常。用壞掉當理由自憐,拿小確幸正當化自私,可能是時代特色或一時流行,沒有什麼正不正確,只是,美國高中校園邏輯的陷阱,便在他們以為他們自由而獨立,其實他們都還住在父母家裡。(胡晴舫)  (原標題:台媒:對時代冷感 世界的“小確幸”壞掉了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tunfzkf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